聯合報影視版新推出「走過低潮」專欄,邀請藝人們分享工作、感情與生活裡的低潮時光,如何面對壓力並克服低潮,再創人生新高峰。
愈樂觀的人,跌下來的低潮愈深,我就是這樣。因為金鐘影帝而帶來的影響已經夠嚴重了,但我人生中有個更大的低潮,就是高三時沒能打下籃球冠軍,我堅信的信念─「努力就有收穫」,幾乎就此崩壞。
我高一就進校隊,一路打進東南亞國際學校比賽,不料第2場就受傷。好,我想,沒關係,我還有明年。
第2年,我居然第一場又傷,被輪椅推出去。好,沒關係,還有明年。
第3年,也是我的最後一年,我求勝心強,面對兩公尺高的白人對手,依舊志在必得。不料最後只得亞軍。
籃球生涯 不完美結束
沒有人怪我。但對我來說,整個高中的希望破碎了,而我有自知之明,憑我的身高,不可能在美國繼續打球,我的籃球生涯這樣不完美地結束。那一刻,我怨,為什麼老天爺這樣對我?我明明加強努力了、明明比別人更苦練了,為什麼沒有拿到最好的成果?
我兩個星期沉默、頹廢,不刮鬍子、不抓頭髮、不說話、不專心,連教練都問:「意氣風發的隊長、MVP,怎麼變成行屍走肉了?」然後有一天,只是無謂的一件小事,我大爆發、打了一個倒楣鬼一頓,像是宣洩,我就此開朗起來。
那時的我才17、8歲,現在回頭看,我還是不認為我的反應過大,畢竟籃球是我高中時最在意的事。我明白自己的個性,總是求好心切。我花了時間用心,就希望有回報,我一直認為「有努力就會有收穫」,一旦沒有,這個信念在瞬間瓦解。
就像金鐘獎。我一直相信努力就會受到肯定,以為受到肯定是大家都開心的事,但當時周邊的雜音,一下子將我的信念打散。
走過低潮,這些戰役都帶來傷疤,使我從男孩變成男人。如果再遇到一次,我想還是會痛苦,但至少有了準備,這就是成長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